Saturday, May 29, 2010

纽约时报:中国深陷“朝鲜困境”

作者:詹姆斯•吉莫曼 文 危炜 译
来源:纽约时报
来源日期:2010-5-25
本站发布时间:2010-5-29 21:50:15
阅读量:48次

  美国要求中国就“天安 ”舰沉没事件对朝鲜进行制裁,但中国很可能并不买账。

  尽管国际联合调查团的调查结果直指朝鲜,朝方却矢口否认与韩国舰艇沉没事件有任何关联。中国的反应在意料之中,只是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既然韩国已中断对朝鲜的一切贸易、交流及援助活动,北京方面也就面临着采取巨大压力,必须采取实质行动。

  中国对这场自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以来最严重的袭击事件并非无动于衷。虽然中国从过去到现在都经常令西方大跌眼镜,但这次北京发出的讯号仍是:继续坚持对朝鲜使用萝卜而不是大棒。

  所以西方只能盼着中国去哄乖了朝鲜,让它采取负责任的行为。这或许不能令西方国家完全满意,但总体上这却是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

  虽然今年五月初朝鲜领导人金正日访华是出于国内对投资援助的急切需要,但他却花了许多时间向中国取经上,考察了被中方推为经济发展楷模的大连、天津等沿海城市。其中的潜台词是,对中国有用的对朝鲜也可能奏效。

  陪同访华的朝鲜大员包括金正日的姐夫主管朝鲜外国投资的张成泽以及大丰国际投资集团理事长金养建。大丰集团于今年成立,主要负责将中国的100亿美元投资,用于朝鲜的港口、道路、铁路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笔巨款相当于朝鲜国内生产总值的近70%。

  今年年底,朝鲜的8个主要城市将允许外国投资(主要来自中国),并可在政府兴建的外资经济特区之外进行投资。

  中国希望借自己的经济实力鼓励朝鲜重返六方会谈,并使其收敛自己的行为。加上北京又不会公开指责金正日政权,最终金正日家族的势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中国对朝关系的第一要务是稳定,因为一旦朝鲜政权倒台,大批难民将涌入中国。中国也谨慎地认识到,这种突然的政权更替势必增加朝鲜半岛统一的可能性,从而强化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因此,金正日去世后,中国很可能仍会力挺金正日指定的接班人。

  中国希望日益频繁的经济往来能帮助朝鲜节制其行为,稳定其经济,让那些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朝鲜人民过上好日子。但讽刺的是,正是通过中国商人走私进来的DVD和收音机,许多朝鲜人了解到自己国家的停滞不前和其他国家的相对繁荣,并因此焦躁不安起来。

  中国同样也是冲着这片土地上的战略和商业机遇来的,比如原材料、比本国还要廉价的劳动力,还有对日本海上亚洲最北端的不冻港之一的使用权。

  但中国如果不希望东北亚地区再生矛盾,就必须小心行事。朝鲜也明白吸引多元化的外国直接投资才最符合它的利益,如果中国得以垄断其外国投资和援助,朝鲜将面临过度依赖的严重风险。

  像“联合国大图们开发计划”(备注:本人担任该项目商业咨询委员会主席)这样的多边区域伙伴关系,也许最能帮助朝鲜与东北亚的所有国家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关系。2009年朝鲜为抗议联合国制裁退出了"联合国大图们开发计划"。作为该计划的东道国的中国必须和俄罗斯、蒙古、韩国等项目成员一起,鼓励朝鲜重返项目。

  中国确实有机会在朝鲜的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但它必须确保区域内的所有国家、组织都能参与合作。(作者詹姆斯·吉莫曼为现居北京的国家法学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